且将新声由此发 老兵故事新传播

2023年是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胜利70周年,为铭记伟大胜利,推进伟大事业,7月2日至7月8日,浙江传媒学院“网络镜头下的老兵——老兵故事的新表达”团队前往安徽省宿州萧县白楼村进行实践活动,探访96岁抗美援朝老兵豆保轩及其家人。进行了总计时长近18小时的拍摄,录制视频素材共计1.8T,照片拍摄400余张、采访手记近5000字。

一位真正的历史见证人

7月2日下午,实践团队到达安徽省宿州萧县白楼村。与老兵豆保轩进行了初步交流,豆保轩对于实践团队的到访表示很高兴,并表示很乐意分享自己的参战经历。在得知团队成员中的一位成员曾有入伍经历后,豆保轩紧握住他的手,“国家的未来还是要靠你们啊”。

7月3日起,实践团队正式开始了对豆保轩战的采访。相机架起来后,“没想到我这么大年龄了,还能有人能来专门听我讲故事”,豆保轩感叹道。实践团队分主题分事件对豆保轩进行提问,豆保轩将自己的故事娓娓道来。在过程中实践团队对大事件的小细节进行追问,作为当事人的豆保轩不断回忆、解答。

豆保轩给实践团队讲述战争经历(实践团队供图)

中华儿女的抗战史是从小就在课堂上就有接触的,而通过一位真正的历史见证人以个人角度再回忆再讲述,曾经模糊的概念成为了鲜活的个人,“峥嵘岁月”由一个发着金光的概念有了许许多多的细节,在采访完豆保轩后实践团队成员这样说。


我想让更多人知道外爷的故事

在豆保轩的盛情邀请下,实践团队于7月4日住进了豆保轩家中,生活在同一屋檐下给了团队深入了解豆保轩及其家人的机会。与豆保轩的外孙女朱文婧一起准备饭菜、收拾碗筷,拉进了彼此之间的距离,在“拉家常”中了解到了作为一位“红三代”她的成长故事。

朱文婧运营着抖音账号“老兵回忆录”,主要记录豆保轩关于战争的口述回忆,目前已经有8万的粉丝。实践团队对朱文婧进行了专访,她分享了自己拍摄外爷讲故事的初衷,也倾诉了运营一个“红色网红”账号遇到的困难。“我觉得我在做一件正确的事情,我想让更多的人知道外爷的故事,所以我会坚持做下去的”,朱文婧说。

朱文婧接受采访(实践团队供图)

随后,实践团队用镜头记录下了这位老兵故事记录者的拍摄、剪辑日常。“文婧姐是一位很善良的人,希望通过对她拍摄日常的记录能让更多人知道这样一位红色故事传播者的不易”,实践团队成员表示。

要进行抢救性的记录

7月6日,一位豆保轩的“粉丝”突然到访,经了解,这位粉丝叫朱协伟,是一名新四军史料收藏爱好者,正筹备建立一座新四军博物馆。此次到访是为了询问豆保轩关于彭雪枫将军牺牲时的真实情况。

实践团队跟随朱协伟与豆保轩到达处于白楼村旁边的彭雪枫入殓纪念馆。面对着彭雪枫的照片,豆保轩敬了一个礼,“彭师长,你的小兵来看您了”,随后静静凝视着画像中的站的笔直、面带笑容的将军。在彭雪枫画像前,豆保轩向实践团队和朱协伟回忆师长彭雪枫。豆保轩将实践团队成员招呼到身边,指着画像上彭雪枫腰间的左轮手枪,用手比划着那把枪的实际大小。

朱协伟向实践团队分享了自己多年来奔走安徽、河南、江苏等地收集来的老物件照片,也表达了寻找老兵的不易。“他们这么大年龄的老兵,现在已经越来越少了,要进行抢救性的记录”,朱协伟告诉实践团队。

朱协伟与豆保轩(实践团队供图)

在离开豆保轩家中前,实践团队与豆保轩一同合影。豆保轩握着实践团队成员的手,“谢谢你们呀,拍好的照片给爷爷一张吧,挂到墙上,把你们的名字都标记上”。不到一周的相处,实践团队与豆保轩建立起了深厚的情谊,“这些大学生、社会志愿团队每次来,他都特别高兴,他会有一种自己被敬重了的感觉”豆保轩的女儿对实践团队说。

实践团队与豆保轩一家合影(实践团队供图)

被看见是一种机会,在当代,老兵的红色文化价值需要有新平台来展现,网络出现在这一群体的生活中让更多的老兵可以被看见;让不该淹没在水泥钢筋中的故事得以存留;让社会更加关注老兵的生活现状与红色文化的传扬。豆保轩通过抖音传播自身故事这一实例为新时代传播红色故事提供了新思路。

文以载道,不容欺心,实践团队将实践成果以系列短视频、深度报道等方式进行展示。希望通过对豆保轩、朱文婧故事的记录能让更多人愿意通过网络关注、传播身边的红色故事,让本不该沉睡的故事、尘封的历史、鲜活的英雄,回到大众视野。